“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及其政策意义”研讨会召开 “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及其政策意义”研讨会召开
2004年9月24日,“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及其政策意义”研讨会在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召开。此次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与12bet,九鼎公共事务研究所共同主办,80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参与研讨。本次会议旨在探讨市场经济领域的道德问题、企业自由与企业社会责任及公共政策导向等问题。大会采取专家主题发言,与会人员评议讨论的形式,就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及其政策意义问题展开了富有成效的对话。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会议于上午九时拉开帷幕,中国人民大学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毛寿龙教授为本次大会致词。毛教授指出,市场经济领域的道德问题以及如何为市场经济提供一种新的道德基础,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12bet,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以传统道德为基础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都需要有一个非常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如何在道德上建立一种正当性,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会议上半节议程中,12BetOnline,大学专家约翰南先生和天则经济研究所茅于轼先生分别做了主题发言。约翰南先生在题为《从德国视角看企业自由与社会责任》的报告中首先指出,个人道德与追求个人利益并没有内在冲突,在一个自由、公平竞争的环境里,如果制度是比较完备且良好的,对个人道德的强制约束是不需要的。在市场经济中,当代经济伦理可以分为商业伦理和秩序伦理两个方面。商业伦理是企业个体对社会价值和规范的追求和践履。秩序伦理是企业集体对正式规则的承诺。因此,企业只要是遵守秩序伦理,它就承担了社会责任。接着,约翰南先生回顾了德国60多年来的市场经济发展史,并指出德国政府在“公平至上”导向的公共政策给德国企业、社会带来的诸多弊端。最后,约翰南先生建议中国的公共政策的决策者和建议者应该遵从秩序伦理,能够创制出平等对待每一个的公共政策。 茅于轼先生在其发言中指出,德国和中国对劳工保护的态度正处于两个极端。德国的劳工保护制度过于严格,而中国的劳工权力却过于没有保障。因此,我们需要建构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经济学的基本道理是,平等自愿的达成协议做一件事的两个人,就能创造财富。企业的任务是生产产品和服务,其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但企业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应该想到帮助其他企业及合作对象的利润最大化问题,特别是企业与自己员工的关系问题。政治学家刘军宁博士在评论中指出,中国的劳工权利没有保障并不是中国企业没有履行社会责任,而是中国的政策没有很好地保护劳工的权利。人们当前所认为的“企业社会责任”建立在两个错误的假设前提基础上:企业挣钱是不道德的,必须承担社会责任来将功补过,企业有义务为政府和他人买单。这是不正确的。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应该是基于合同的交易关系,而不是馈赠关系。 在会议下半节议程中,应邀参加研讨会的一位著名民营企业家和毛寿龙教授分别做了主题发言。该位民营企业家指出,在现阶段,我们必须清晰界定什么是市场经济,这可以防止有些人以深化改革、发展市场经济为名侵占国有财产,也可以防止经保护国有资产、公平分配为名阻止市场经济的发展。正道得利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企业必须首先是自由的,自由产生责任、责任产生崇高。在现阶段中国,政府腐败给企业带来的隐性负担太多,在这样一个不正常的社会环境中,企业很难有自由,更谈不上有责任感和崇高感了。毛教授在其题为《新旧道德与市场经济的企业家精神及其政策意义》的报告中提出新旧两种道德的概念,并分析新旧两种道德的政治意义与经济意义。毛教授认为,旧的道德,往往具有很强的政治意义,在政治上,往往与传统的政治秩序相吻合,为传统的专制政治秩序提供道德基础。建构允许个人选择的新道德,才可以构建自由的政治秩序,可以为经济自由提供政治基础,也可以为新的经济秩序提供崭新的道德基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夏业良教授评论说,契约关系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政府权力不能介入个人空间,要从制度上而不是从道德上来治理国家。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冯兴元副研究员认为,应该区分初级的社会责任和次级的社会责任。12bet初级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遵守法律、契约,次级的社会责任是企业、社会强加给企业的,或者是企业自愿承担的其他进一步社会责任。在涉及后者时,人们往往误把“强制”当作“社会责任”。另外,冯先生对进一步阐述了约束伦理和秩序伦理的关系。 另外,学者们就产权问题、自由问题、社会保障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最后,中国人民大学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毛寿龙教授为本次大会致闭幕致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