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地方治道变革与新公共管理会议召开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423

2005年7月27日,“中德地方治道变革与新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
会议中心召开。此次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办。德国不
来梅哈文市前市长 李希特先生等国内外众多知名学者和12bet体育在线娱乐,专家参加了会议。本次12bet,研讨会
旨在探讨德国和中国城市政府治道变革以及公益物品和服务的融资等问题。大会采取专
家主题发言,与会人员评议讨论的形式,就中德地方政府新公共管理导向的治道变革问
题展开了富有成效的对话。12bet,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会议于上午九时许拉开帷幕,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董克用教授为本次大会致
开幕词。会议主要分两个议程。在第一个议程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寿龙先生做了题
为中国地方治道变革与新公共管理的学术报告。毛教授在报告中指出,中国是单一制、
集权型、行政主导的国家,与德国的联邦制有很大的不同。在德国,地方自治由法律保
障,但这并不是说中国的地方政府没有自治。相反,在操作层面上,我国地方政府的自
治并不缺乏,缺乏的只是地方自治在宪法和法律层面上的确认和规范。这种停留在操作
层面上的地方自治,一方面使中国的地方政府有很大的改革创新空间;另一方面使改革
依赖于地方政府领导人的魄力和技巧,没有稳定的制度层面的变迁。尽管如此,近几年
来,地方政府改革还是有所作为,并有所成就的。这主要表现在,以行政审批制度改
革、公用事业民营化为主要内容的政府职能转变、以及与此相伴随的政府行为法制化、
政府决策民主化改革等。通过这些改革,政府在服务理念、服务态度上发生了很大变
化。当然,政府改革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权力寻租等问题。毛教授认为,这些问题
归根到底是制度创新面临的困境。政府改革与自治需要制度层面的确立与规范。北京大
学经济学院夏业良教授、北12bet体育在线娱乐京行政学院吴刚教授、德国不来梅市前市长 李希特 先生就
毛教授的发言做了简短评论。夏业良教授认为,中国地方政府的治道变革需要明确中央
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指向性、政府权力的设定与监督问题以及建设高效能、低成本的政
府。吴刚教授就大家关注的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发表了看法。 李希特 先生则论述了中德
地方政府治道变革中的共同点:以顾客导向的改革和创建苗条型政府。

在会议第二个议程中,德国不来梅市前市长 李希特 先生做了题为德国的地方治道变革
与新公共管理的发言。 李希特 先生生动了介绍自己在不来梅市当市长时进行的新公共
管理改革的经验。他详细地分析了改革中的利益群体及各利益群体对改革的态度;介绍
了不来梅市新公共管理导向的政府改革过程、改革内容和改革成就。他指出,在德国各
级政府中,市级政府在苗条政府的重塑活动中,成绩最为突出。这主要是因为,市级政
府与服务对象靠得最近,而且市级政府的财政最为最紧张。市级政府有很强的动力将新
公共管理理念运用到市政管理中来,通过将权力和责任降低到最低一级政府部门来降低
行政成本。 李希特 先生结合自己的改革经验,将新公共管理的特征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是,各级政府都负起预算的责任;二是,以顾客为导向的服务理念;三是,在传统的
行政架构中,引入市场机制。在 李希特 先生发言之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
所冯兴元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李成维先生、中国人民大学张昕先生等就德国地方政府
新公共管理取向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经验与Manfred Richter先生进行了交流与讨
论。

最后,德国维滕大学研究员何安耐先生为本次大会致闭幕致词。何安耐先生在总结德国
的改革经验时指出,假如德国宪法没有赋予地方政府以自治权,那么 李希特 先生就不
可能做出有如此创意的地方政府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