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仝志辉博士的演讲结束之后,12bet,学者针对他们的演讲内容进行了提问,他分别对此作了回答。 问题A:农民在农村治理体系中,农民需要什么,中央需要什么?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治理结构,农民向往什么样的理想? 仝志辉:农民想法没有超越现有的制度构架,他们所要求没有学者所要求的多,比如水,国家投入很多钱,国家要求水质化验,但农民自身却没有这样要求。农民整体对国家要求可能比较低,但由于农民人口流动,精英外流,12BetOnline,精英想着如何在城市生活,面向城市,他们所要求的东西与农民处境改善不具有相关性,精英逻辑与普通农民逻辑是不一样的,为了自身安全,如何从中获得利益,12bet,不能够关照他所代表的农民利益。农民对政治的要求还集中在乡村,没有国家整体要求,村民自治有基础,村干部应该听村民,而对大的制度没有想法。这可能会消解人们所寄托的有关村民自治可以培养公民的这种想法。国家并非一体,国家核心部门如何对待农民,可以做历史研究,研究现有文献,现有讲话,可以发现党如何理解农民在整个体系中作用。不过,体制内部也存在分歧。组织部和民政部两者之间存在冲突,组织部要求将基层组织建立在基层,如军队建设,大多数党支部都建立在土改时期,极端情况是对村委员会主任进行撤职,不同部门理解不一样,部门利益可以解释为与国家整体利益相联系。村民自治是继续民主化,还是纳入党的组织。体制内部不同部门之间争论和冲突,也是农村民主化动力。中央政府在无法控制基层政府的情况下,试图通过村民民主来对抗基层政府,化解矛盾。 地方自治意味着地方有制定地方宪法的权利,业主组织,业主委员会,地方政府对社区有指导权,但指导权没有强制权,而撤销说明强制权存在,因此行政违法。 问题B:从具体行为和心理学角度,看结构和绩效,非常好。主讲人认为家族已经解体,只是作为一种文化因素起作用,其实,宗族在村选举中发挥重大作用。宗族在各地不一样,有些村能够发挥作用,有些村不能够发挥作用。宗族之间由于选举发生的争斗,甚至导致了流血斗殴。在村治中,村级组织可区分不同村庄,要按村特点区分;行政性主导村庄,家族性主导村庄,企业主导性村庄,精英主导性村庄,村霸主导性村庄,网络性组织主导的村庄。有关理论作用,一些基本的政治学和民主理论,提醒我们去反思一些操作方式。村庄治理比纯粹选举更重要,村庄有一种正式和一种非正式,如何处理这两者之间关系。村庄治理最关键环节之一是村务公开,其背后需要一系列的民主机制和程序去支持。 仝志辉:村庄治理是最关键环节,村务公开是流于形式,推行步骤是自上而下公开,上面压力小就不公开;另外,可能导致结果公开,农民对为什么花费这些钱,花钱的过程是什么。农民要求的实质是做什么,怎么做,都需要参与,决策权参与过程很重要。村民代表会议被确定为决策会议,少数人和党支部不能够决定,农民可以提出议案,但是没有进入程序,这不同于政府之间的关系,上级政府可以通过用文件催促下级政府解决问题。哪些村务决策大事都已经说明,缺点是党支部其中起主导作用,是一个妥协产物。但现实环境并不允许村民的民主决策。12BetOnline民主决策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最终要认识到决策最重要,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比较好。 对于村这一级,现有理论并不能够完全解决,需要根据事实去发现理论。乡域社会,现在选举不考虑社会基础,村民选举也考虑其社会基础。现实也不拒斥理论,能够用现有理论,就利用现有理论,如果不能够用,就需要发现理论。通过具体行动单位不同,来说明网络社会不同。社会基础比较强,宗族比较强,就容易形成积极抵抗。宗族强导致一些具体政策后果,对乡政较少约束。研究具体社会结构,对于理解社会大的形势比较有用。 选举改变成为治理之后,有什么作用。我自己觉得,村民平等意识增加,干部与群体之间关系,由原来服从转变为平等关系。干部只能少数人当干部,开放选举之后,富人参与选举机会增多。富人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将会用于村民治理,后面三个民主没有跟进。选举对于改善治理越来越弱,因此需要弱化选举,通过其他手段来加强治理。 影响村民自治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村庄社会分层,村庄社会结构,村民自治没有能力,如何理解,从制度基础的角度去理解。农民以外的资源利用现有体制对农村输入,没有想象的一个法制的交换。微观社会基础,可以作类型学扩展,反映机理很普遍,可以沟通微观和宏观之间关系。 有位学者对此作出了评价。他指出政府和社区之间关系很重要,政府如果不是直接面向个人,而是面向单位,任何地方官都希望有村干部支持,最后会取决于领导人个人意愿。新生社区没有政府的代理人,城市社区这方面比较好。中国村民自治正式结构与实际运作结构不能够等同挂钩。涉及个人权力问题,该位学者指出,农村行政力量,没有停止的边界,只要掌握行政力量,就掌握了所有一切。权力框架之外还应该有一个政治框架,在缺乏民主的社会,任何政府官员都必须通过组织化方式来加以控制,不愿意面向老百姓。</p<>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