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学校的倒闭:输家与赢家 刘军宁 今年1月10日,地处洛阳的最后一所南洋学校倒闭关门。南洋教育发展集团曾经号称中国民办教育第一品牌,有民办教育的航空母舰之称。从1993年以来,南洋教育集团先后投资建成10多所遍布全国各地的南洋学校。然而从2005年开始,南洋教育集团属下的这些学校,突然之间纷纷倒闭。12bet,一个号称中国最大的民办教育集团,如何落到这种境地?南阳教育集团必须倒闭吗?家长必须蒙受损失,孩子必须转学失学吗? 作为民办教育的旗帜,南洋集团的倒下,12bet,在社会中引起了不少关注。观察家们开动脑筋寻找各种导致倒闭原因的蛛丝马迹。大多数人把目光集中到南洋倒闭的各种内部原因上。其中许多分析不无一定的道理。但是,依我看,12BetOnline,南洋集团的倒闭,有其必然性,而且其原因更在集团外部,而不是在内部。如果那些导致南洋倒闭的外部原因不存在,南洋会倒闭吗? 我们知道,南洋集团的倒闭,不是其不具备办学条件,不是老师不合格教学设备落后或是招不到学生。相反,南洋学校,教师一流,软硬件设备先进。南洋学校出的问题不是在教学上,而是在资金上。南洋集团从创始人撤出到最后倒闭,都是因为现金出了问题。虽然集团的资产优良,但是,学校就是得不到现金。如果集团能够拿资产做抵押从银行贷款,那么,南洋就不会倒闭。但是,南洋没有得到贷款,因为政策和法律不允许国有银行向民办学校提供贷款,甚至拿资产作抵押也不给贷款。在中国又没有私人银行。国有银行向各地的各级国有学校提供了无数贷款供它们征地、建房、扩容,以致国有高校已经成为新的银行坏帐滋生地,而南洋集团从银行连一个子也得不到。如果南洋集团从银行能够得到贷款,南洋会倒闭吗? 发达国家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教育发达。在美国这样的国家为什么教育发达?因为在那里不仅有众多的公立学校,而且有大量的私立学校;不仅有私人学校,而且可以自由创办以营利为目的的私立学校。私立学校不仅可以自由地从银行和私人手里得到资金支持,而且可以通过上市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南洋集团无法从银行得到贷款,而收取教育储备金又被指责为非法集资。如果政策和法律允许南洋集团通过教育营利,允许南洋集团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南洋集团会倒闭吗? 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投资的事业。既然如此,就要从方方面面争取对教育的投入。当南洋集团从政府、银行和资本市场得不到资金时,其活路已经不多了。但是,据南洋集团创办人任靖玺先生透露,世界银行下设的国际金融公司为了支持中国的教育事业,主动表示愿意向南洋集团提供一笔四千四百万美元的资金。但是,当任先生到有关部门办理手续时,却被有关部门以民办学校接受海外资金关涉到中国的金融主权和金融安全为由拒绝了。世界上有那么多愿意支持教育的金融机构,如果南洋集团被允许从外部获得这样的资金支持,南洋集团会倒闭吗?民办学校从中国为其股东的世界银行获得资金支持也要政府批准吗? 当自身的造血机制被摧毁,外部的输血渠道被卡断的时候,南洋集团的结局已经没有任何悬念了。至此,这个民办教育的航母无路可走,必须沉没。南洋集团的倒闭在某些省份给各方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尤其是给那些靠辛苦积攒多年凑齐储备金的学生家长,以及那些在南洋学校就读、后来被迫转学乃至失学的学生。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南洋集团不应该倒闭,即便倒闭也不应该造成这么大损失。根据有关审计结果,即使在倒闭之后,南洋集团的资产仍然大于负债。换句话说,家长们的储备金还在。只要有关部门处理得当,不会出现上述损失。在某些省份,正是由于执法机关的不当执法,尤其是公安机关的强行进入,南洋学校的资产没有及时得到保全,刑事审判掩盖了家长权益的不正常流失,使本来不该发生的损失,反而进一步扩大。由此产生的民怨又成功地转嫁到了南洋集团头上。南阳集团真是连好死也得不到。 像南阳集团这样的民办教育机构倒闭这样的事件当前层出不穷。民办学校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个倒下,还活着的大多数不过是苟延残喘,12bet而国有学校,红光满面,分钱分利真忙。这种反差表明,民办学校的成批倒下,不是其自身原因造成的,而是目前的制度环境不提供民办学校生长所需要的氧气和养分。所以,南洋学校的关闭,不应该把帐算在像南洋集团这样的民办教育头上,而是应该算在民办教育的扼杀者头上。像南洋集团这样的民办学校的垮台,无疑造就了不少的输家,如民办学校的创办者,在那里就读的学生及其家长。但是,它也造就了一个大赢家:这就是为中央集权大一统服务的垄断的教育体制及其所支撑的鲸吞教育经费和家长钱袋、扼杀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应试教育。
|
|